拜水都江堰,问道青城山。
对于青城山的道风仙骨早有耳闻,只是迟迟未找到合适的时间,5月24日星期天,趁着和风阵阵,约上一二好友,踏上了游玩之途。
何来之道风仙骨之称?先来百科一下:青城山,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道圣地,世界文化遗产,世界自然遗产(四川大熊猫栖息地),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。听到这些个名头,已然知晓一二了,深入的我也不去研究了,毕竟求学求道在于求知的行为动作,而不单纯的是知识的积累。
早起,拿出笔记本,挑一个最舒服的姿势,开始记录生活。每天只有清晨的时候才是人最为安静,可以让自己沉淀如羊吃草反刍的时间,回忆前一天的得失,反思今日该做之事。
自从4月份经历过了工作的困境,生活的不解,已经不记得自己具体是从5月份的哪一天开始,身体慢慢变得充满正能量,面对琐事与不堪时的心态也是越来越淡定。当然行为还是避免不了会受到情绪的影响,可我开始会去体味那种心如止水的境界感觉。
前几天一个挺长时间没有联系的朋友和我打了个电话,聊了一些近况和未来的一些规划想法,期间他提到一个很迷茫的问题:就是感觉过去学习的知识,于现在而言很多都是无实用性的。其实不仅仅是他,曾经很长一段时间,我也是如此,面对信息量爆炸的世界,越来越感觉自己的知识能力不够用,却又无可奈何,而为此深深的迷茫......
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解决呢?
方法自然是有的,想到这应该是很多朋友的共性问题,索性就写成一篇日志,希望能够看到的朋友不再为此迷茫。
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:知识与学问的区别。
知识,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元素,它包括有信息、事实以及各种技能技巧等等。
学问,学而有问,从客观的知识中提取元素,进而能够应用于现实的生活中。
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,信息的泛滥、知识的爆炸,让我们能够很轻易的就接触去认知到这个世界,可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、时间去认知学习以后,却往往无法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使用到哪怕是某一点。用一句经典的话来说就是“懂了很多的道理,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!”
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?我说说之前接触到一种学习的方法,叫“便签法”。
来源于拆书帮的一种学习方法,其主要方式就是阅读片段式学习,把利用碎片化时间把片段式知识拆成能力,学一点运用一点,而不必整本书籍的去阅读和学习,一方面能够缓解对于知识信息量巨大带来的压力,另一方面可以聚焦于思考和实际应用,而不是知识本身。
主要有4个方面:
R:阅读时,碰到一个心动片段,划出来。
A: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知识,达到理解知识本身是什么的程度。
I1:写和这个知识有关的自己的经验,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,让这个知识真的和自己有关。
I2:写下针对这个知识自己可以如何进行的下一步行动,让知识真的应用在自己的生命里,我们才能因为它变的更好。
洗了个澡,算是清醒了一点,每天打开微信、登上QQ就有忙不完的事情,有时在听一些课,有时在群里面聊天,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,心神俱疲还感觉什么都没有做,最近空闲时间除了跑步、听课、写日志再就是在倒腾思维导图了,可还是有着改不了的坏毛病,学了不用不去落地,趁着这会有功夫静下心写写日志,好好反省反省。
那今天今天就说说思维导图学习上的事情吧。
天朗气清,风和日丽,今天注定是个特别的日子......
第一件小事:
去年的5月16日创建了个人的独立博客网站,热情持续了2个月,网站就一直被自己闲置着了,这期间我接触到了文字极客,工作也是越加繁忙,当然于个人而言,工作中与工作之外的忙碌,收获的成长肯定是巨大的,可唯一在心里纠结的就是无法落地。
我想要写一本书,不论是否长短或是华丽,我只是纯粹的认定,它能让我为自己而骄傲。
很久很久前就有过这种想法了,可源于人本性中的惰性,一直未曾有过实际上的任何动作,找工作繁忙的理由,找生活琐碎的理由,找阅历浅显的理由,终究到了今天,梦想还在,却还是没有迈出第一步去实现。
先说说自己最近生活中的一点事情:从4月份开始,因为工作、生活等等的诸多不顺,整个月都是烦闷之至。为了能够及时调整压抑的状态,摆脱内心的愁苦,就开始把心思放在工作之外的运动上,每次运动至筋疲力尽,然后安稳入睡。
以上是智平以前工作时整理的部分,关于没钱怎么办的比较经典的异议处理实例,由于是重疾险,所针对的人群也比较倾向于中老年人,在对中老年人的现实情况解读过程中,使得整个咨询交流时解决异议问题的思路都表现的非常不错,供大家参考学习。